中央人民政府 四川省人民政府 眉山人民政府
 
返回主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走进仁寿 新闻中心 办事服务 公众参与 招商引资 仁寿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索 引 号:008571182/2016-00017 主题分类:基础分类/动态/工作动态
 责任部门:始建镇 发布机构:始建镇
 发布日期:2016/9/5 11:24:02 关 键 字:报告

关于始建镇十三五文化工作方案的情况报告

  2016年7月19日,全县精神文明工作会议于召开,按照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县总工会主席杨红要求:各乡镇8月底前将本乡镇十三五文化工作方案报县委宣传部,现将我镇十三五文化工作方案报告如下。

  一、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文化精神为指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我镇以文化建设工程为主抓手,以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精品力作打造和人才培育为着力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把始建镇建设成为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镇,努力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建设幸福美丽新始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文化工作目标定位。确立目标定位,必须体现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新要求。到2020年,全镇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惠民率大大提高。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推行“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扩大文化惠民的受众面及公共服务效益,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每年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联系县文广新局组织文化队伍送文化下乡到村;发挥村级阵地功能,坚持天天跳坝坝舞,重大节日有文艺节目;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居民综合阅读率达到80%以上。二是文化院坝建设全面达标。按照规模适当、功能优先、经济适用的原则,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建设规模、技术要求等建设标准,建成覆盖全镇13个村,1个社区的文化院坝,公共文化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率达到90%以上。三是鼓励农村文艺爱好者进行文艺创作。每年给予5000元文化经费鼓励全镇文艺爱好者,加强文艺创作规划,各文艺门类进一步活跃,催生一批弘扬主流文化价值、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满足群众多样化精神需求。四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创新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体制,优化人才结构、发挥人才作用,充分运用奖励、扶持政策培养重点文化人才和基层文化骨干,配齐配强村(社区)专职文化队伍,逐步实现文化人才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梯队分明、素质优良。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镇村公共文化建设。一是村级项目。所有行政村和社区通过资源整合,建成不少于30平方米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按标准建成全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推动农家书屋建设提档升级,按照县文广新局要求重新编制书籍,接受县上检查达标。以数字化为特征的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实现村村响。二是文化遗产项目。推动旧城保护与适应性再开发,实现功能提升与文化保护相结合。加强镇村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保持镇村各具特色的田园风貌、水乡风韵、民俗风情。三是功能提升项目。统筹实施数字图书室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推动图书室和镇文化站对站藏品进行数字化加工,加快实现数字化进程。100%的镇、社区建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

  (二)增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一是加强公共文化资源统筹管理。建立由政府指导、文化部门牵头的公共文化服务协调机制,统筹镇、村文化设施资源配置,整合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图书阅读、卫计宣传、法制宣传、体育健身等资源,建设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推动公共文化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镇综合文化站单体建筑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通过市县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达标验收;所有行政村和社区建成不少于30平方米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完善和提升农家书屋实现图书通借通还全覆盖,开展公共文化巡展巡讲巡演等服务。二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按照高于省、市、县共文化服务基本标准的要求,制定我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满足城乡群众参加公共文化活动、公共文化鉴赏、收看收听电视广播、读书看报、健身娱乐等基本文化需求。健全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和服务标准,规范文化馆(站、室)、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出台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考核评估标准,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实行第三方评价。深入推进省级示范区创建及后续建设工作,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长效模式,培育一批带动性、导向性强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典型。支持实体书店建设,加强阅报栏(屏)、书报亭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方便公众的阅读服务场所。实施“行万里路、进千家门”工程,为留守老人及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特别服务。以社区和用工企业为实施主体,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常住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是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我镇力争实现“天天有大片、周周有培训、月月有演出、季季有赛事、年年有节会”,公共文化服务向向偏远村组延伸。深入推进书香始建建设,以“全民读书节”为龙头,广泛开展全民阅读及推广活动,保持居民综合阅读率在全市的领先位次。深化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文化站、图书室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村(社区)文化活动室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电子阅览室为社会公众提供免费上网服务时间每周不少于56小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采取项目补贴、资助和政府招标采购等方式,有效解决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问题,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

  (三)提升文艺创作生产水平。一是坚持正确文艺立场和创作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始终把目光盯住火热的生活,有计划地组织文艺家读书班及创作采风和理论研讨,虚心向人民学习,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捕捉灵感、获取素材、汲取营养。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更加注重社会效益、价值导向、文化审美。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公众提高文艺鉴赏水平,自觉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二是完善文艺创作规划引导。实施精品战略,建立文艺创作题材库,重点抓好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现实题材,陵州文化、始建好人为主题的地域题材和以百姓生活为视角的现实题材的创作生产。巩固发展音乐、舞蹈、书法、美术等优势艺术门类,努力推动舞台剧、戏曲、网络文艺等弱势门类艺术创作实现突破。精心组织各类文艺汇演,催生一批地域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原创文艺作品。三是加大精品生产扶持力度。用好用活文化资金,运用剧本资助、演出补贴、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重点扶持冲刺县上重点赛事的文学艺术类作品。充分调动各类创作主体积极性,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尊重文艺工作者的个性和创造性劳动,对本土文化名人和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给予更多关心支持。

  (四)传承和弘扬始建特色文化。重塑千年古镇,打造属于始建的文化。一是恢复始建的古商贸。重点恢复古道、盐井、古街。恢复始建镇境内原乐山往成都宽2米,长15里的青石要道及杨泗、文武等村长约5公里的盐帮古道。盐井位于现杨泗村,有四个大的主盐井,主要用于制盐、制卤,保护炭渣山、重现制盐制卤古工艺。古街从现加油站一直延伸到灵芝山,再到今天的营山村9社,长度约为5华里,主要以木质、石质建筑,多设为吊脚楼建筑格局。二是恢复始建的古遗迹。重点恢复地龙会、龙狮节等重大节日和芝山书院。对传统的文化进行系统整理,以政府引导、协会运作的方式,形成系统化的文化体系,做到月月有庆祝、日日有节目,做到既有地域特色,也有历史厚重感和人文内涵。三是恢复始建的教文化。重点恢复三慧寺、十二殿、文昌宫、摩崖造像群。三慧寺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约150年,位于始建灵芝山上,恢复重点在于寺庙的规模、寺庙的环境、寺庙的管理等方面。十二殿是始建最具特色的寺庙建筑,建于清末,位于现在月亮街处,原来占有12亩左右,重点在于恢复古色古香十二殿。文昌宫建于清末,位于现在始建中心小学,占地6亩,现除主殿破毁,有近一半的建筑还在,可依照原来旧照片进行恢复。摩崖造像群沿灵芝四周排布,多位于山腰,从清朝初年就开始建设,历经百年,可依照旧照片恢复原有各类佛像300余座

  (五)强化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有针对性地引进、留住紧缺型人才。针对我镇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创新方式,有序引进一批起支撑作用的紧缺型人才。通过顾问、签约、客座等方式柔性引进高端文化人才,注重发挥始建籍在外文化人才的作用。制定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对优秀文化人才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二是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力度。常态化举办专业培训、采风创作、作品展示、专题研讨等活动,为中青年文化人才脱颖而出创设平台。积极争取将我县素质优良、发展潜力大的文化骨干纳入市县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加快人才成长步伐。三是用好社会文化人才。大力扶持民间文艺社团、演出团队和业余文化队伍,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遗传承人,鼓励和扶持人民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在项目申请、作品评奖、荣誉申报等方面做到同等对待。定期充实更新社会文化人才库,完善联系服务制度,为他们施展才华、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责任主体。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化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文化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成立由镇党委、政府分管负责人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文化部门切实担负起组织协调责任,继续对文化建设工程实行工程化管理、项目化推进。

  (二)完善政策扶持。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保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支出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和政府财力的增长相适应,到2020年,财政文化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到2%以上。镇村公共文化设施改造或新扩建的,县财政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改造或新扩建的,镇财政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

  (三)强化督查考核。进一步强化对文化事业发展的激励引导,对文化建设重点工作继续实行专项考核,与村(社区)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挂钩,促进各村(社区)不断强化对文化建设的组织推进和保障支持力度。以项目建设作为推进文化迈上新台阶的第一抓手,推行以项目书的形式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综合运用典型培育、现场推进等手段,对重点项目实施时点控制。
         
 
Copyright 2011-2012 http://www.rs.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5027021号、09004036号 川新备06-070012 广公网备510801020001号
878365体育在线投注 
主办:仁寿县人民政府 承办:仁寿县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好亦同科技